检测入口
文章论文参考

news information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参考 > 正文

小学生跳跃类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2-11-23 17:12:00 来源:学术库 阅读数:

摘    要
 
目的:探究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照实验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其中,对照实验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法为通过设计跳跃类体育游戏,并选择S小学1年级,2年级就读的学生共计280例进行对照实验。将1年级划分为实验a组、对照a组,2年级学生划分为实验b组,对照b组,a、b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性。随后对实验组学生应用跳跃类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对照组学生则继续采用常规体育教学模式。在12周教学周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对于体育活动的自我认知水平进行测评,判断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影响。
结果:通过对四组学生所进行的身体素质和对于体育活动的自我认知水平测评,其结果表明应用跳跃类体育运动教学的实验a、b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实验a、b组学生在接受跳跃类体育运动训练后其对于体育运动的自我认知水平也显著提升,并且提升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
结论: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均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也可以帮助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跳跃类体育游戏更加针对跳跃能力的训练,为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可以提升,教师也应当适当增加其他类型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跳跃类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小学生身体素质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a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hysical health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upils’ body and mind.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ll kinds of new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s updat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invest more energy.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due to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e physical fitness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relatively poor, which not only caus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students to be affected, but also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life-long personality of students. Certain obstacles. In response to this realist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my country should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is research requirement, this thesis specifically selected the jump sports ga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expert suggestions,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jump sports game project, and implemented the designed sports game through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Examine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of the sports games designed by the institut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effective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change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establish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jumping sports games;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of pupils
 
Key words: jumping sports games;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of pupil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1
1.1选题依据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意义 2
1.4文献综述 2
1.2.1相关概念界定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2.3国内研究现状 5
1.2.4现有研究评价 7
1.5研究重难点 7
研究对象与方法 9
2.1研究对象 9
2.2研究方法 9
2.2.1文献资料法 9
2.2.2专家访谈法 9
2.2.3实验法 9
2.2.4问卷调查法 10
2.2.5数理统计法 10
实验研究设计与实施 11
3.1教学实验设计 11
3.1.1实验目的 11
3.1.2实验假设 11
3.1.3实验测试对象的筛选确定 11
3.1.4实验时间地点 12
3.1.5实验因素控制 12
3.1.5实验效应指标 13
3.1.6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方法的设计 13
3.1.7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计划的设计 14
3.1.8实验前后测 14
3.2多学科结合下跳跃类游戏的设计和实施 15
3.2.1游戏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依据 15
3.2.2跳跃类游戏的干预过程 16
3.2.3跳跃类游戏干预中的运动强度安排 17
3.3游戏干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8
3.3.1循序渐进性原则 18
3.3.2目的性原则 18
3.3.3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原则 18
结果与分析 20
4.1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分析 20
4.1.1速度素质影响分析 20
4.1.2力量素质影响分析 20
4.1.3耐力素质影响分析 21
4.1.4肌体功能素质影响分析 21
4.1.5柔韧素质影响分析 22
4.2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活动自我认知水平对比 22
4.2.1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22
4.2.2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23
4.2.3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育关注度的影响 24
4.2.4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影响 24
结    论 26
5.1结论 26
5.2建议 26
参考文献 27
附    录1 29
附    录2 30
附    录3 32
附    录4 34
附    录5 36
 

 
 
前    言
 
1.1选题依据
体育教育是小学生所必须要接受的教育项目之一,小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并且在心理上也处于三观的形成时期,小学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水平非常重要。然而,从目前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的研究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达到良好的状态,学生身体素质保持情况差,这一现实情况督促着体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增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培育的重视度。
 
小学体育教师承担着培育学生身体健康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体育教学的各类新要求不断增多,体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发展需要体育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从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增大,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相对较差,这不仅导致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受到影响,对于学生的终身人格养成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现实发展情况,我国的体育教师应当持续关注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通过改革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这一教学实际需求,近年来“游戏化”教学模式逐步成为热门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这一教学模式,其教学成果也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其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正向引导教育模式,体育游戏在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仍然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国的体育教师不断发掘和设计新型体育游戏,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水平。
基于这一研究需求,本次论文研究具体选择跳跃类体育游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资料和专家建议,设计相应的跳跃类体育游戏项目,并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中实施所设计的体育游戏,检验所设计体育游戏的实际教学效果,以期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转变体育锻炼观念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
1.2研究目的
从论文的研究目的来看,本文研究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选择体育教学中的跳跃类运动教学作为具体研究,并设计相应的跳跃类体育游戏,通过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对照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影响。
 
1.3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次研究对目前学术界对于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这有助于促进我国体育游戏研究理论的进一步理顺。除此之外,本次研究还对国内外学者对于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游戏教学研究的系统化水平提升。
实践意义:本次论文研究的体育游戏是建立在《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实际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所设计出来的,其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实验针对的小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升,对于我国其他小学教育机构而言也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直接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1.4文献综述
1.2.1相关概念界定
1.2.1.1体育游戏
游戏是一种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的娱乐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以娱乐为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而体育游戏则是对基本游戏对发展,其以锻炼身体为最终目标,以各种体育活为手段,是一种可以促进个人身体、人格全方位发展的活动[1]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差,需要和天灾、猛兽、恶劣的生存环境等相斗争,为了生存人类自发研习了了系列生存技能,并将其不断的传授给下一代,这些将跑、跳、投、掷等传授给下一代的活动就是体育的雏形。随着人类智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悲伤或喜乐情绪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开始追求人为的创造积极的情绪感受,由此就使得体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不断的表达出来,并逐步形成了体育游戏。
1.2.1.2小学体育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双边主体,学生通过学习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观念、原理的过程,而教学的内容则是由所设置的各类课程和教材所决定的[2]。而就体育教学而言,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把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体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并且这一教学内容中还同步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逐步摒弃了原有较为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逐步围绕“教学内容即应有传承又要有创新”的要求,构成了包含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教学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当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控制身体形态、规避运动风险为基础教学目标,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增强学生身体修养为间接目标为拓展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1.2.2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儿童体育运动的研究起步较早,德国儿童教学学者福禄培尔早在1840年就提出了“幼儿园”机构的定义,并在具体实施幼儿教学活动时设计了一种“恩物”游戏,“恩物”是由六种不同颜色的毛绒所制作成的圆球,并在一端系有一根线,教师牵引着圆球带领幼儿学习抓球、接球、滚球等活动,并且引导幼儿跟随圆球一起跑动[3]。“恩物”游戏是目前记载可考的最早的儿童体育游戏,福禄培尔在“恩物”游戏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一系列其他游戏,并在其《幼儿园教育学》一书中将其所研究出的幼儿游戏划分为运动性游戏和精神性游戏两大类别,这里的运动性游戏就可以看作是现代体育游戏的雏形。福禄培尔所设计的其他体育性游戏还包括表演系游戏、散步游戏、奔跑游戏等多种形式,是现代体育游戏教学实践的重要参考对象。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则首次提出了“儿童之家”这一概念,其所提出了的儿童体育教学理念也同样基于“儿童之家”这一构想。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体育教育思想中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基本教学目的,肌肉训练为教学目标,游戏为基本教学模式[4]。其主张对3~6岁儿童采用幼儿体操的方法,训练其肌肉核心力量,并进行针对特定身体部位的保护性体操训练,例如舌头、牙齿、嘴唇的训练等。而从游戏形式上来看,蒙台梭利所设计的儿童体育游戏包括户外活动、自由体操、起步走、自由游戏等多种形式,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提倡应用各类秋千、平衡杆绳梯等辅助教学器械。
美国学者John Griscom在1825年成立了美国最早的幼儿学校,这一学习是基于纽约私立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在教学内容上则大多为各类活动,理论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John的儿童学校教学模式为后来的美国学校建立打下了基础[5]。美国教育学家伯克则提出了以包含各种教具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体育教学模式,伯克设计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包含了秋千、跷跷板、沙堆等多种游戏内容,在并对儿童参与体育游戏对相关原则进行了制定。伯克认为儿童体育游戏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首先,体育游戏活动是个体的而非社会的;其次,儿童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必须保持主观能动性;最后,体育游戏的活动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并且要依据儿童个体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对于体育活动的类型,伯克则将其分为位置不变的运动、位置变化的运动、混合运动三大类。其中,位置不变的运动包括站立、弯腰、屈膝、伸展等基础性运动;位置变化的运动包括匍匐、跑步、跳跃、行走、攀登等运动;混合型运动则为上述两种运动的混合,最典型的混合型运动就是体操活动[6]。现代美国则发展出了SPARK课程体系,并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课程体系之一,SPARK课程是基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攀岩、自行车、跳绳、掷飞盘等多类型体育活动引入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设计相应的拓展教学内容。例如,针对跳绳运动SPARK课程体系就设计出了缠绕跳、摇铃跳、双跳等多种活动方法供学生选择学习[7]
英国的儿童体育游戏教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英国教育学家柯汉所建立的高登斯顿学校(Gordonstoun School),柯汉在高登斯顿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大了儿童户外活动的比例,英国政府随后在1941年开始全面推行高登斯顿学校的教学模式[8]。英国学者Connely在其1981年的研究中指出,如果儿童在过大或过于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活动,会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感到自身无处安放,因此应当合理设计儿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在儿童熟知且面积和范围有限的环境内开展儿童体育活动[9]。Connely还对儿童体育游戏的区域划分进行了研究,其认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当同时具有安静游戏区、科学探索游戏区、种植游戏区、建筑结构游戏区、想象力游戏区、体育锻炼游戏区,从而满足儿童的多元运动需求。而就学校所喜爱设置户外大型固定玩具,由于其只能提供相对固定的玩法,不能带给儿童长足的发展,因此学校有必要减少这些大型固定玩具的投放,多选择一些易于移动、玩法多样的玩具供儿童进行体育游戏。
俄罗斯在当前的儿童体育教学研究相对落后,但在前苏联时期对于儿童体育教学的研究却相对深入。前苏联学者AB克涅曼在其所著的《学前儿童体育的理论和教学法》一书中对幼儿体育教学的相关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和苏联的关系密切,因此这一儿童体育教学体系也成为了我国儿童体育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10]。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继承这一儿童体育教学体系,并于2006年颁布了《俄罗斯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对儿童体育教学进行了更为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改革,俄罗斯的儿童体育教育活动具有着较为强烈的本国特色,体操、冰球、滑雪、雪橇等活动均包含在儿童体育教学活动中[11]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邦国家,其儿童体育教育的研究在亚洲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8年日本文部省出版了《幼儿园教育指南》,其中将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规定为了七个具体内容,具体包括学生应当掌握用不同方法走路、跑步、跳跃;学生应当掌握不同的投掷、推拉、滚动方法;学生能够完成一些体育比赛;学生能够使用球、绳等教学器材进行体育游戏;学生能够掌握有节奏、有技巧的游戏方法;学生懂得各类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并且在使用后能够自动进行收拾。日本教育学家胜部笃美在其《幼儿体育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对近代日本学者关于儿童体育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12]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的体育游戏活动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儿童,并且各国学者善于依据自身国家的特点设计体育游戏活动,并且所设计的体育教学内容包含针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虽然不同国家的人种身体素质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国外学者对于儿童体育活动的研究结果仍然可以为我国儿童体育教学活动所用。
 
1.2.3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儿童体育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得益我国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学术界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育游戏研究体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部就相继颁布了5部师范学校教科书,并在其中针对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我国学者孙继贤在其1999年主编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法》一书中对讲我国儿童的体育活动归为三个大类别。第一类为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爬等;第二类则为儿童基本体操,例如徒手操、轻器械操等;第三类则为儿童体育游戏。学者黄世贤在其编著的《儿童体育创新——基础理论和方法》一书中对于儿童体育活动的归类包括基本运动;小球游戏;律动;水、冰、雪活动和大型体育器械活动。从我国学者对于儿童体育游戏的类别归纳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较为详细的归纳了儿童体育游戏的理论、内容和实施方法,但从实施这些活动的目的来看,仍然停留在增强儿童体质方面,这与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需求有所脱节,无法满足现代儿童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13]
针对我国儿童体育游戏实施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国学者较多的从地域性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儿童体育游戏的研究和设计。例如,学者周生灵在其硕士论文《对徐州市市区有二体育活动限制的研究》论文中,针对徐州市区儿童的体育活动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得到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具体包括:徐州市儿童体育教育活动并没有和儿童的基础运动能力与适应能力相匹配;学校的领导者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性要低于其他学科;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差,并且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针对上述问题,周生灵提出了包括教育部门增强管理力度;学校引入先进体育教学人才;完善学校的教师再培训制度等建议[14]。学者赵伟鹏则针对长春地区的儿童体育活动实施现状进行了研究,在其《长春市幼儿体育活动限制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通过对长春地区6家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加大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力度、建立体育教育示范性幼儿园、加大对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的物质投入等方法建议[15]
除此之外,我国学者还从对儿童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改革角度,对儿童体育活动水平提升的可行方法进行了研究。例如,我国学者伍春艳在其《浅谈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一文中提出,儿童教育机构必须要从提升自身意识的角度出发,更新对于现行体育活动的认识,对儿童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活动项目等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才能能够满足儿童的体育游戏锻炼需求[16]。学者郑延敏则在其《幼儿趣味体育游戏开发应用的思考》一文中,从幼儿胜利和心理的发展特点角度出发,对体育游戏活动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包括家长参与活动在内的多种儿童体育游戏模式。
相比于我国的大陆地区,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儿童体育活动实施现状要更为先进,香港特区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并在其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教育必须要以实现儿童健康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并于2000年颁布《教育制度改革方案咨询文件》,拉开了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17]。香港学者陈捷在其《我国大陆与港澳地区幼儿园体育教学比较》一文中直接对大陆和港澳地区的儿童体育教学活动差异进行了比较,其研究认为香港特区的儿童体育教学主要具有着政府重视、家长重视参与、教师水平持续提升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我国内陆的表现则相对较差。澳门地区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为深厚,其儿童体育教学的西式化特点非常显著,本土设计的幼儿体育活动非常多元,并且在澳门地区儿童的体育教学成绩是纳入到其综合成绩评价体系中的,直接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升学等活动,在我国大陆对于儿童的体育课程成绩则不那么看重,甚至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儿童的成绩体系中[18]。我国学者董旭在其《台湾幼儿体智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研究》中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儿童体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其介绍了几种台湾特色儿童体育游戏教学课程,值得内地学校进行学习,这些课程包括体智类游戏,如儿童徒手活动、亲子游戏等;儿童韵律操等,在这些课程中教师擅长使用卡通化的教学器材,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并且擅于编制体育游戏故事,从而让儿童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体育锻炼目标[19]
 
1.2.4现有研究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儿童体育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度非常高,研究体系相对完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儿童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儿童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等。但是,当前我国的儿童体育研究仍然集中于定性研究方面,主要是提出了一些帮助现行儿童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具体实施的参考意义并不强。目前我国对于儿童体育游戏但研究缺乏可以直接实施的体育游戏设计,需要后续学者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儿童体育教育研究进行补充。
 
1.5研究重难点
本次研究重点为在为期12周的体育课程中,探究出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作用,生理上的影响主要为学生的体质素质增强水平,心理上的影响则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水平。并通过对应的实验数据,分析跳跃类体育游戏是否对于增强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从研究的难点来看,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但任何类型的体育活动均对个体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升具有着积极作用,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过多常规体能训练,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其他类型体育训练的影响而不具有说服力。但如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进行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又会导致学生的体质素质水平发展单一,因此要合理制定跳跃类体育游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S小学1年级1~4班的学生、2年级1~4年级学生,实验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将4个班级学生分配为两组接受不同的体育课程指导,一组采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另一组则采用跳跃类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模式,随后对两组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影响。
为促进论文研究的权威性增强,保证论文调查问卷、实验方法科学有效,本次实验还对多位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并收集总结专家访谈的结果,深入分析跳跃类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和取得的成效。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互联网图书平台和学校图书馆,以“体育教学”、“跳跃类体育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收集到相关文献资料后进行阅读,并整理和总结文献资料阅读成果,以此作为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基础。文献资料法还同时为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写作大纲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本次论文写作前还以电话访谈的形式,对多个一线体育教师、体育科学研究等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并收集整理专家访谈的结果,为论文写作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和权威的参考。
2.2.3实验法
为判断跳跃类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次论文研究还采用了实验法的研究方法,通过选择S小学1年级1~4班的学生、2年级1~4班的学生,并将其划分为一般资料无显著性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开展对照实验。随后,通过对两组学生实施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探究跳跃类体育游戏的教学实际效果。
2.2.4问卷调查法
为探究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影响,本次论文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这一研究方法。问卷《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运动能力影响的调查问卷》设计共计分为4个部分,分别对应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运动参与、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关注度、合作精神四个维度,每维度设置5道问题,每道问题设置“非常认同”、“认同”、“一般”、“不太认同”、“完全不认同”5个选项,分别对应得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问卷满分100分,学生评分水平越高,代表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教育的效果越好;学生单维度评分满分20分,学生单维度得分越高,代表对应维度教学效果越好。
将问卷各项问题输入SPSS软件进行Cronbach α分析后,信度系数为0.814。将问卷内容递交给参与本次研究的专家进行点评后,其普遍认为问卷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研究指向性明确,具有较好的效度,可以作为调研问卷应用。
在问卷发放上,由于小学生对于问卷的理解能力有限,由S小学1年级1~4班和2年级1~4班的班主任在体育课开始前带领学生进行填写,老师为学生朗读和解释问题,学生进行自主填写。本次问卷发放数量为280份,回收2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100%,总回收有效率100%。
2.2.5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研究设计与实施
 
3.1教学实验设计
3.1.1实验目的
探究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儿童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自身机体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度的影响;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儿童参与体育学习的参与度、参与兴趣、体育关注度和团队合作水平的影响。
3.1.2实验假设
1)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2)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参与度。
3)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
4)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关注度。
5)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水平。
3.1.3实验测试对象的筛选确定
在2019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选取S小学1、2年级的八个班级的28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后,依据学生所处的班级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a组为1年级1班、2班学生,对照b组为2年级1班、2班学生;实验a组为1年级3班和4班学生,实验b组为2年级1班、2班学生,四组实验对象均为70例。四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详见表3-1,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在实验开始前,对全部140例学生及其家属进行了实验宣教,学生及其家属均对本次实验内容充分知情,并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280例受试对象的纳入标准为:
1)年龄在6周岁以上。
2)于S小学就读1年级,2年级,并且在1~4班就读。
3)正常参与体育课学习。
4)身体素质良好,可进行正常体育课活动。
5)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排除标准为:
1)年龄不满足6周岁入学条件的。
2)非S小学1、2年级1~4班学生的。
3)不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
4)由于身体健康等因素,无法正常参与体育课活动的学生。
5)非自愿或家属不同意参与实验的学生。
6)其他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学生。
表3-1四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
项目   对照a组 实验a组 P 对照b组 实验b组 P
年龄 7周岁 65 66 >0.05 0 0 >0.05
  8周岁 5 4 >0.05 62 63 >0.05
  9周岁 0 0 >0.05 8 7 >0.05
性别 36 37 >0.05 34 35 >0.05
  34 33 >0.05 36 35 >0.05
平均身高   129.83±3.92 128.78±3.41 >0.05 134.32±2.83 133.82±3.19 >0.05
平均体重   31.83±1.18 31.74±1.23 >0.05 34.33±1.09 34.61±1.23 >0.05
3.1.4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时间:019年9月~2019年11月。
实验地点:
3.1.5实验因素控制
自变量X:跳跃类体育游戏。
因变量Y:
1)因变量类型:Y1学生的听课状态;
Y2学生体质测试考试成绩;
Y3学生基本运动能力。
2)测量项目:Y1学生上课的听课人数、回答问题的人数及其比例;
Y2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
Y3学生对于跳跃类体育游戏的问卷调查结果。
3)可能出现的干扰变量:Z1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水平;
Z2教师上课的态度与状态;
Z3室外教学环境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控制的方法:Z1选择年龄、教学水平相仿的班级以尽可能减少学生身体素质的;
Z2实验始终采用统一教师教学;
Z3室外天气不适合体育运动时选择室内体育馆开展体育课程。
3.1.5实验效应指标
对于学生体质水平的测试,依据国家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具体测评指标和方法详见附录5。
对于学生接受跳跃类体育游戏学习后的体育学习兴趣、参与度、体育关注度、合作水平的测评采用自制《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运动能力影响的调查问卷》作为测评指标。
3.1.6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方法的设计
对于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体育课课前:班级体委带领班级内成员到达操场,整队、报数,向老师报考出勤人数后,带领同学们相老师问好;教师检查学生着装,询问是否有见习生,并安排见习生见习。
体育课课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任务,要求教师讲解清晰、学生认真听讲,保持站姿规范。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热身,教师下达4列方队、密集队形队列要求,带领学生围绕400m标准跑道慢跑一周。跑步过程中要控制排头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后排学生跟不上。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训练,根据学期初设计的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训练时要求教师先进行动作示范,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直至掌握体育项目操作技巧。
体育课课后:下课前五分钟教师吹哨组织学生集合,密集队形集合后稍息,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督促学生在课下也要进行认真练习。随后由体委将学生带领到教学楼前解散。
对于实验组学生,体育课课前、课后教学方法和对照组相同,体育课课中的慢跑热身环节和对照组学生相同。
在体育课课中的体育项目训练环节,实验组学生采用体育教师所设计的跳跃类游戏进行训练,第一~四周进行“数字跳”游戏、第五~八周进行“绕彩绳”游戏、第九~十二周进行“青蛙跳荷叶”游戏。
3.1.7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计划的设计
虽然跳跃类体育游戏是本次实验的最主要探究对象,但出于对学生全面身体素质发展的考虑,除了跳跃类体育游戏外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教学,因此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安排具体详见表3-2。
表3-2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计划设计
时间 对照组 实验组
课前准备 课前列队准备。
0~5分钟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6~10分钟 运动前热身练习。
11~15分钟 基础体质训练
16~20分钟
21~25分钟 专项项目训练:立定跳远、田径、跳绳等。 单周:专项项目训练同对照组。
双周: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所设计的3种跳跃类体育游戏轮换进行。
26~30分钟
31~35分钟
36~40分钟 运动后放松。
41~45分钟 课堂总结、整队回归教室。
3.1.8实验前后测
在实验开始前一周,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进行一次小学生体质水平测试,测试内容依据附录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开展。
在实验第12周课程结束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再进行一次体质水平测试,并对两组学生采用自制《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运动能力影响的调查问卷》进行运动能力影响调查。
随后,收集两组学生前后两次对测试结果,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对具体教学效果。
由于本次实验测评的对象为小学1、2年级学生,学生的识字能力、认知能力等均处于发展阶段,对问卷的理解能力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问卷测评前首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科普教育,带领测评学生逐个阅读问题并填写问卷,最后再对问卷进行收集并对其中数据进行分析。
3.1.9实验技术路线
 
 
 
 
 
 
 
 
 
 
 
 
 
 
 
表3-1实验技术路线图
3.2多学科结合下跳跃类游戏的设计和实施
3.2.1游戏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依据
适合小学生体育教学需求的游戏设计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必须满足《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次则是要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实际相匹配。
从《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体育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仍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根本教育目标,并将学生发展作为中心主体,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受益。
表3-1《新课标》对体育课程各水平教学要求
项目 水平 要求
运动参与 水平一 上好体育课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水平二 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水平三 学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积极性休息。
运动技能 水平一 掌握运动基本知识。
掌握基本身体活动方法、体育游戏。
初步了解运动安全和可能出现的运动风险。
  水平二 知晓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各种体育动作名称的含义。
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重视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风险问题。
  水平三 具有丰富的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学会体育锻炼并积极观看体育比赛。
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方式,能够组合多种技术动作。
初步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身体健康 水平一 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
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
初步具有身体柔韧性、平衡力和灵活性。
具有户外运动能力。
  水平二 初步了解各类疾病的预防知识。
改善身体形态。
发展身体柔韧性、灵活性、速度与力量。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水平三 初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保持良好身体姿态。
全面提升灵敏性、力量、速度和耐力。
心理健康 水平一 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体验运动对于情绪的积极影响。
能够适应体育活动的环节并帮助同学。
  水平二 能够坚持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
在体育活动中乐于交流并规范自身行为。
  水平三 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品质,正确看待身体条件因素导致的运动能力差异。
在体育运动中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
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尊重体育活动中的弱者。
3.2.2跳跃类游戏的干预过程
为有效判断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专项体育素质的提升作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设计了三种针对跳跃活动技术的体育游戏,并将其作为实验事实测试的基本内容,具体跳跃类体育游戏课程设计详见表附录
由于本次论文研究采用了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所应用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因此,对于对照组学生,仍然依据原有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其实施常规体育课程教学。对于实验组学生,则在2周的教学时间内,平均分配三类跳跃类体育游戏的教学时间,具体教学安排详见附录4。
3.2.3跳跃类游戏干预中的运动强度安排
从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发展情况来看,本次实验的实施对象为小学1、2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和成年人都具有着较大的差距,教师应当依据其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内容。
针对表3-2中所表述的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育特征,在本次跳跃类体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每一种游戏均没有具体的游戏目标要求,完全依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达成符合自身身体素质水平的游戏目标。本次实验所设计的三类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所有学生所设置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学生依据自身的运动能力,尽可能的快速达成游戏目标即可。对于学生团队内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如果肥胖、超重或偏瘦的学生,在其进行跳跃类体育游戏时其完成游戏目标的速度通常比较慢,这时教师就通过激励学生和控制下一名学生参与游戏的时间等方法,耐心引导学生完成游戏目标,从而达到跳跃类体育游戏的教学目的。
正是因为可控性较强的运动强度安排,才能够让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游戏,避免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从心理角度上来看,可控的游戏强度也可以维护身体素质不好学生的自尊心,从而避免其因没有完成游戏目标而感到难堪、自卑,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具有着一定的作用。
表3-2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育特征
项目   特征
生理特征 身高 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身高矮小但发展速度快。
  体重 体重轻于成年人,但迅速发展。
  血压 低于成年人,但女孩血压要相对更高。
  心率 高于成年人。
  肺活量 胸腔正处于发育期,肺活量水平低。
  骨骼 密度低、容易变形或损伤。
  肌肉 收缩力量校且容易疲劳。
  耐力 耐力差。
  力量 力量素质薄弱,肩颈部力量最差。
  协调 对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差。
心理特征   自尊心强、喜爱模仿、精力旺盛、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度极高但兴趣保持时间短、精力旺盛、过分自信、自控能力差。
 
3.3游戏干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3.3.1循序渐进性原则
体育运动是肌体全面协调的运动行为,而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就可能会因突如其来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循序渐进的体育游戏原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游戏规则和参与方法,从而让学生熟悉掌握游戏,更好的融入到游戏氛围中。因此,在对小学生实施跳跃类体育运动教学时,有必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带动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减少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为遵循这一原则,本次实验研究中将跳跃类体育游戏放置到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在开始游戏前带领学生充分的了解游戏的方法,并进行充分热身运动,保证了学生的游戏安全性和舒适性。
3.3.2目的性原则
体育游戏虽然具有着很强的娱乐性性质,但作为教学活动出现时其仍然需要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避免学生仅仅是单纯的娱乐,而没有达到提升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进行跳跃类体育游戏设计时对于每个游戏均设置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并且在目标设置时依循了《新课标》对体育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保证体育游戏的实施可以满足一定的教学目的。
3.3.3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原则
不同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体质水平和运动能力较差或普通的同学,跳跃类游戏本身所设置的基本游戏目标已经可以满足其运动需求,但对于运动能力较强、体质水平优秀的学生,需要更高的教学目标激励其发挥自身潜能,从而获得最优的体育教学效果。基于这一需求,在本次跳跃类体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在设定游戏目标的同时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让学生间能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达到锻炼体质的目的。除此之外,竞技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体育游戏设计原则也可以让跳跃类体育游戏的乐趣增加,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度提升。
 


 
结果与分析
 
4.1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分析
4.1.1速度素质影响分析
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速度素质测评以学生的50米折返跑作为对照指标。表4-1为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在实验前后体质测试时的50米折返跑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四组学生在学起开始前的50米折返跑成绩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实验结束后实验a、b组学生的50米折返跑成绩要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实验结果表明跳跃类体育游戏在小学生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速度素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而从不同年级学生在接受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后的速度素质水平差异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速度素质要显著优于一年级学生(P<0.05)这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关系,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速度很快,仅差1岁但身体差异可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就实验b组学生在接受跳跃类体育游戏前后的速度素质变化情况来看,其和实验a组学生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跳跃类体育游戏虽然对学生的速度素质增强具有着重要作用,但并不会因学生的年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效果。
表4-1四学生实验前后速度素质水平对比
组别 n 实验前(s) 实验后(s) p
对照a组 70 10.73±1.16 10.68±1.27 >0.05
实验a组 70 10.71±1.03 10.34±0.98 <0.05
p   >0.05 <0.05  
对照b组 70 10.02±1.20 9.95±1.18 >0.05
实验b组 70 9.98±1.13 9.15±1.03 <0.05
p   >0.05 <0.05  
4.1.2力量素质影响分析
对于学生力量素质的测评选取的是学生立定跳远项目,因为跳跃动作对于下肢活动的力度要求比较强,故采用立定跳远项目具体分析跳跃类体育活动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a、b组学生接受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后的立定跳远显著增加(P<0.05),并且要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
表4-2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力量素质水平对比
  n 实验前 实验后 p
对照a组 70 1.03±0.21 1.17±0.28 >0.05
实验a组 70 1.04±0.28 1.28±0.95 <0.05
p   >0.05 <0.05  
对照b组 70 1.09±0.30 1.20±0.42 >0.05
实验b组 70 1.11±0.49 1.32±0.41 <0.05
p   >0.05 <0.05  
4.1.3耐力素质影响分析
对于学生耐力素质的测评以跳绳测试项目作为测评指标,实验前测评结果同样表明两组学生的跳绳个数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学期末测试时两组学生的跳绳个数较学期前均显著提升(P<0.05),说明体育训练对于学生耐力素质提升具有着有效作用。但就跳绳个数的增长幅度来看,实验a、b组学生实验后仰卧起坐个数要显著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说明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从不同年级学生的耐力素质变化情况来看,一、二年级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效果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这同样说明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耐力素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但并不会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训练水平。
表4-3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耐力素质水平对比
组别 n 实验前(个) 实验后(个) p
对照a组 70 82.38±4.42 85.93±4.25 >0.05
实验a组 70 81.93±5.03 89.83±3.95 <0.05
p   >0.05 <0.05  
对照b组 70 91.28±3.28 94.39±4.31 >0.05
实验b组 70 91.30±3.19 96.84±3.39 <0.05
p   >0.05 <0.05  
4.1.4肌体功能素质影响分析
对于学生肌体功能素质的分析采用肺活量为测评指标,两组学生实验前的测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实验后实验a、b组学生肺活量指标显著增长,并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肺活量是衡量学生肌体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接受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后对照组学生的肌体功能显著提升,说明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具有着有效作用。
由于在对学生的肌体功能素质进行测评的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还是选择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肌体素质提升水平均会出现显著变化,故无法直接证明跳跃类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肌体功能素质具有显著提高作用。但从实验a、b组学生的肌体功能素质提升水平来看,实验a、b组学生的提升效果要更加明显,可以说明跳跃类体育运动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表4-4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肌体功能素质水平对比
组别 n 实验前(ml) 实验后(ml) p
对照a组 70 1320.93±99.83 1403.29±98.83 <0.05
实验a组 70 1325.83±94.83 1513.93±94.83 <0.05
p   >0.05 >0.05  
对照b组 70 1653.35±103.29 1874.93±102.35 <0.05
实验b组 70 1677.53±99.83 1983.34±100.93 <0.05
p   >0.05 <0.05  
4.1.5柔韧素质影响分析
本次实验对于两组学生柔韧性测试的测评指标为坐位体前屈测试项目,从两组学生的测评具体结果来看,实验前两组学生的测评结果仍然不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实验后实验a、b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要显著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这一测试结果充分说明,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柔韧素质水平提升具有着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跳跃运动本身具有着较多的拉伸动作,加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跳跃类体育运动前大多会进行充分的拉伸准备,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柔韧性水平提高。
表4-5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柔韧功能素质素质水平对比
组别 n 实验前(cm) 实验后(cm) p
对照a组 70 11.08±0.83 12.31±0.77 <0.05
实验a组 70 11.17±0.91 13.82±0.82 <0.05
p   >0.05 <0.05  
对照b组 70 12.03±0.93 13.43±0.83 <0.05
实验b组 70 12.12±0.83 14.93±0.93 <0.05
p   >0.05 <0.05  
 
4.2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活动自我认知水平对比
4.2.1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从实验结束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后的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a、b组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影响综合评分为(18.92±1.02)分,对照a、b组学生的体育参与影响综合评分为(16.28±1.20)分,实验a、b组学生对于体育参与的认知水平要显著更高(p<0.05)。而从具体的几类问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差异不大(P>0.05),而对照a、b组学生在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却相对较低,并且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差,且不愿意参与体育比赛(P<0.05)。但两组学生的问卷作答情况均表示,如果所参与的体育项目是以游戏形式呈现的,学生对于体育比赛的参与性质就将显著提升,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在问题“如果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是游戏形式的,我更愿意参与。”一题的得分情况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且这一题的得分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问题(P<0.05)。
表4-1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对比
组别 在家附近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也锻炼 喜欢参与体育课 喜欢参与体育比赛 更喜欢游戏形式的体育活动
对照a、b组 3.82±0.47 2.51±0.52 4.57±0.20 2.91±0.41 4.89±0.09
实验a、b组 4.18±0.19 3.46±0.29 4.55±0.17 3.57±0.33 4.90±0.11
p <0.05 <0.05 >0.05 <0.05 >0.05
4.2.2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在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游戏形式后,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而通过在实验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进行的文件调查结果则表明,在实验结束后实验a、b组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要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p<0.05),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体育技巧时询问老师和与同学讨论的习惯养成效果也要显著(p<0.05),实验组学生在接受跳跃游戏教学后,对于学习更多体育技巧的兴趣也显著提升(p<0.05)。但就两组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后自主总结所学习到的技巧的习惯的养成情况来看,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的评分差异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并且两组学生的评分水平均相对较低,这一测评结果表明跳跃类体育游戏的应用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总结习惯的养成并无有效作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仍然需要体育教育者寻求新的方法。
表4-2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比
组别 参加体育课的兴趣提升 期待学习更多体育技巧 渴望越多更多体育书籍 会与老师同学讨论体育技巧 能够总结学到的体育技巧
对照a、b组 3.62±0.41 3.15±0.29 3.21±0.20 3.01±0.41 1.92±0.39
实验a、b组 4.48±0.19 4.05±0.41 4.17±0.28 3.67±0.33 1.91±0.23
p <0.05 <0.05 <0.05 <0.05 >0.05
4.2.3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育关注度的影响
在参与跳跃类体育游戏后,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对于喜爱体育明星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学生在参与课程前就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而在参与课程后学生并没有进一步增强对体育明星的喜爱。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在接受体育游戏教学后对收集体育相关资讯和观看体育新闻的兴趣读并未显著增强(P>0.05)。在本组测试题目中,对照a、b组和实验a、b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期盼程度也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但这一问题的评分水平要显著高于本组题目的其他测试题。本组题目中学生的评分较低的问题表现出跳跃性体育游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体育关注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学生会喜欢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但在学习之余并不会对体育运动本身的喜爱显著增强,这也是在后续的跳跃类体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内容。
表4-3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育关注度的影响对比
组别 有喜爱的体育明星 喜欢收集相关体育新闻 喜欢收看体育节目 盼望上体育课 喜欢和同学讨论体育资讯
对照a、b组 2.14±0.41 2.05±0.23 1.41±0.22 4.78±0.35 2.03±0.23
实验a、b组 2.13±0.28 1.98±0.41 1.38±0.21 4.80±0.34 2.02±0.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4.2.4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影响
在两组学生接受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后,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类体育游戏的喜爱程度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相比较于对照a、b组,实验a、b组学生更喜欢进行团队合作游戏(P<0.05),并且实验a、b组学生中认为自己和其他同学合作比较容易,并且感到其他同学更愿意和其合作进行体育活动的水平更高(P<0.05)。离开课堂,在课外活动环境中实验组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合作游戏中(P<0.05),实验a、b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有困难时也更乐于帮助。本组测试问题实验组学生的评分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a、b组学生,这说明跳跃类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4-3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影响对比
组别 喜爱进行团队合作体育游戏 容易和其他同学达成合作 擅于融入群体体育活动 在课外也容易融入活动 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对照a、b组 3.78±0.25 3.58±0.32 2.93±0.24 3.02±0.35 3.89±0.36
实验a、b组 4.40±0.43 4.62±0.28 4.02±0.31 4.22±0.31 4.34±0.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结    论
5.1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
1)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成年人具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课程学习的接受度也相对较弱,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2)从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育水平来看,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速度素质、下肢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肌体功能素质,但对于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提升水平相对有限。
3)从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认知水平影响情况来看,跳跃类体育游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度、学习兴趣和体育团队合作精神,但对于学生的体育关注度提升效果并不显著。
 
5.2建议
基于本文研究的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游戏的实施难免会应用竞赛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但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在游戏竞争过程中容易出现推搡、摔倒等意外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对于教师而言,在实施跳跃类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监督学生的运动安全。
2)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柔韧性培育效果较差,为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在课上应用跳跃类体育游戏时应当搭配对应的上肢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
3)跳跃类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体育关注度影响并不显著,教师在具体实施跳跃类体育游戏时仍然应当强调体育游戏也是体育训练的一类,并积极宣传体育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关注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爱民.巧用体育游戏为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添彩增趣”[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5):175+177.
[2]吕英英,石梅芳.艺术体操与体育游戏结合运用的研究[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6):95+103.
[3]侯景明,王长宏.论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6):132+134.
[4]吴兴勇. 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N]. 黔西南日报,2019-07-14(004).
[5]沈晨.小学体育游戏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89.
[6]崔娜.基于体育游戏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91.
[7]廖凯.浅谈体育游戏如何运用于小学摔跤训练课堂中[J].武术研究,2019,4(06):105-107.
[8]宋科.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科技风,2019(18):64.
[9]傅淑英.论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9(18):66.
[10]单昭麟.体育游戏在高校散打教学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28):145+147.
[11]赵文顺,王琳.中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田径,2019(07):70-71.
[12]戴含章.基于体育游戏设计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研究[J].现代交际,2019(12):178-180.
[13]吴林志.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14]吴清强. 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15]邓红英.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24-225.
[16]史广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32.
[17]徐皓伦.浅析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37-38.
[18]乔剑.高校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及应用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110-111.
[19]马伯宁.浅析幼儿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185+187.
[20]刘全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26-227.
[21]李凤刚.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34-235.
[22]包永升.在小学课余排球训练中渗透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6):107-108+98.
[23]李聪.对《跳跃游戏快乐多,提升素质有效果》一文的教学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17(03):91-93.
[24]孙建顺,赵俊萍,庄凤娟.跳跃类游戏三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0(05):61.
[25]范乾辉,段欢庆.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J].科技资讯,2016,14(18):136-137.
[26]许慧敏. 动作技能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游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27]肖克凡. 跑跳类体育游戏对三四年级小学生下肢快速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28]刘月新. 跳跃类体育游戏设计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8.
[29]桂姗姗. 体育游戏在青少年业余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30]燕精晶.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1]常利艳. 对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3.
[32]白鹤. 体育游戏与人、社会[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3]王雪艳. 体育游戏教学实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34]Soligard Torbjørn,Palmer Debbie,Steffen Kathrin,Lopes Alexandre Dias,Grant Marie-Elaine,Kim DooSup,Lee Sae Yong,Salmina Natalia,Toresdahl Brett G,Chang Joon Young,Budgett Richard,Engebretsen Lars. Sports injury and illness incidence in the PyeongChang 2018 Olympic Winter Game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2914 athletes from 92 countries.[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9.
[35]Han Laiguo. One Image Segment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Method of Live Video System Applied in Sport Game[J].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9,12(3).
[36]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Why sports fans find this brand violation a game winner[J]. NewsRx Health & Science,2019.
[37]Sangwon Na,Yiran Su,Thilo Kunkel. Do not bet on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team: the influence of fan identity-based biases and sport context knowledge on game prediction accuracy[J].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2019,19(3).
[38]Fitriardi Wibowo,Teguh Setiawan. Interpretation of State Minister of Youth and Sports and Indonesian President’s Speech on the 2018 Asian Games in Social Media[P].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ICILLE 2018),2019.


 
附    录1
专家访谈提纲
尊敬的专家: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国的论文研究提供帮助和指导,我的论文题目为《跳跃类体育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请您针对下面所列出的几个问题,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再次感谢您的辛勤付出!
 
1、您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水平主要有哪些特点?
2、您认为本次研究所设计的跳跃类体育游戏的实施可行性如何?
3、您认为体育游戏和一般的体育教学活动相比有哪些优势?
4、您认为在实施跳跃类体育游戏训练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附    录2
跳跃类体育游戏体育活动对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影响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你对于跳跃类体育游戏参与情况的调查问卷,请仔细阅读本次问卷所阐述的问题,并依据你的真实情况作答。选择好答案后,请你勾选出对应的答案,如果遇到犹豫不决的问题,请依据你的第一感受选择答案。本次问卷调查并不涉及到个人隐私资料,所收集到的结果仅仅作为科学研究的用途使用,请放心作答,感谢你的配合!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非常认同 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我喜欢在自己家附近进行体育锻炼。          
即便运动环境不是特别好,我也喜欢体育锻炼。          
我喜欢参与学校的体育课。          
我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比赛。          
如果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是游戏形式的,我更愿意参与。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非常认同 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相比过去,我参与体育课的兴趣更高了。          
我盼望着学习更多体育技巧          
我渴望阅读更多的体育相关书籍。          
我在学习体育技巧时遇到问题会和同学或老师讨论。          
我会总结自己的体育学习技巧。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育关注度的影响
  非常认同 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我有喜爱的体育明星。          
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欢观看体育相关的节目。          
我喜欢和同学们讨论体育相关的资讯。          
我喜欢收集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新闻          
我总是盼望着上体育课。          
跳跃类体育游戏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影响
  非常认同 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我喜欢做有团队合作的体育游戏。          
在和同学们进行体育游戏时我感觉合作起来很容易。          
同学们都喜欢和我进行体育游戏。          
在课外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时我很容易融入群体。          
在课上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帮助他。          
 


 
附    录3
跳跃类体育游戏教学设计
针对上文中所分析的跳跃类游戏设计要点,笔者设计了3类跳跃游戏,分别为“数字跳”、“绕彩绳”、“青蛙跳荷叶”,其具体游戏设计如下:
游戏1:
游戏名称:数字跳
游戏准备:标有数字的跳垫。
游戏方法:由教师引导学生站立至数字跳垫的“10”处,双脚并拢,听从老师号令。每当老师读出一个数字时,学生需要迅速跳跃至对应数字区域,然后再次跳返回“10”处。在幼儿跳跃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所跳跃到的区域是否正确,从而判断儿童的四肢协调能力,如果儿童在跳跃过程中的动作不协调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并且在跳跃过程中要注意读数字的速度不能过快,避免儿童摔倒。
 
 
 
 
 
 
 
 
 
 
 
 
 
 
 
 
图3-1:“数字跳”游戏
游戏2:
游戏名称:绕彩绳
游戏准备:彩色标志杆10个、麻绳9条、小气球挂件。
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前,教师应当将彩色标志杆安放在操场上,按照“一左、一右”的方法摆放标志杆,左右标志杆前后要保持半米距离。随后,教师将麻绳捆绑在左右两根标志杆上,并在中间挂上一个小气球。
然后,教师让儿童排好队列,站在起点处,绕杆奔跑,并且在奔跑到麻绳中间时停顿跳跃,如果顶到了小气球,就给自己计1分,如果没有顶到则不计分,直至跑完全部标志杆。第一名儿童奔跑到第三、四个标志杆时即可让下一名儿童进入场地,最后评比出得分最高的同学。
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叮嘱儿童不要过度奔跑,防止绕圈时摔倒,如果前一名儿童的奔跑速度较慢,教师应当延迟下一名儿童的入场时间,避免两名儿童相撞。在儿童跳跃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其姿势是否正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跳跃姿势。
 
 
 
 
 
 
 
 
 
 
 
 
 
 
图3-2:“绕彩绳”游戏
游戏3:
游戏名称:青蛙跳荷叶
游戏准备:准备面积1平方米的绿色海绵地垫5块,其他颜色的地垫5块。
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前,教师按照图示方式摆放地垫,上排第二个、第四个位置放置绿色海绵地垫,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位置放置其他颜色地垫,下派反之。
随后,教师要告诉学生绿色的地垫为“荷叶”,要求学生扮演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在“荷叶”地垫上要求学生单脚站立并拍手,其他地垫上则双脚站立不拍手,但整个移动过程中只能采用跳跃的方式,并按照图示箭头方向跳跃直至完成整个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如果离下一个地垫的位置太远,无法直接跳跃过去就应当往前跳几步,直到可以够到下一个地垫,但是在“荷叶”地垫上只能单脚跳跃,其他地垫上只能双脚并拢跳跃。整个游戏过程教师要监督儿童单脚站立、跳跃是否稳定,避免儿童摔倒,对于跳跃姿势不正确的儿童要及时给予纠正。
 
 
 
 
 
 
 
 
 
 
 
图3-3:“青蛙跳荷叶”游戏


 
附    录4
跳跃类体育游戏教学实施方案
周次 内容
第一~四周 【教学目标】
一、提升儿童跳跃能力。
二、锻炼心肺、下肢功能。
三、提升儿童四肢灵敏度和平衡能力。
四、培育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参与兴趣
【教学内容】
一、基础跳跃动作的规范。
二、听到口令后迅速做出对应动作指令。
三、连续跳跃技术。
【教学流程】
    一、组织学生课前集合列队,汇报上课人数。
二、带领学生进行热身准备活动。
三、带领学生将“数字跳”游戏教具进行摆放,并告知其游戏基本方法。
四、学习跳跃动作的正确技术,学习听到口令后迅速做出对应的反应的方法。
五、放松活动与整理教具。
【体能素质训练】
单数周:50米折返跑。
双数周:400米长跑。
第五~八周 【教学目标】
一、提升儿童跳跃能力。
二、锻炼心肺、下肢功能。
三、提升儿童四肢灵敏度。
四、培育学生的游戏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
一、原地高跳技术。
二、跑步后衔接跳跃技术。
【教学流程】
一、组织学生课前集合列队,汇报上课人数。
二、带领学生进行热身准备活动。
三、复习之前学习的基本跳跃动作技术要点。
四、带领学生到达“绕彩绳”活动场地,为其介绍游戏基本方法。
五、放松活动。
【体能素质训练】
单数周:400米长跑。
双数周:跳远。
第九~十二周 【教学目标】
一、提升儿童跳跃能力。
二、锻炼心肺、下肢功能。
三、提升儿童四肢灵敏度和平衡能力。
【教学内容】
一、单脚跳跃技术。
二、单双脚交替跳跃技术。
【教学流程】
一、组织学生课前集合列队,汇报上课人数。
二、带领学生进行热身准备活动。
三、为学生讲解单脚跳跃动作技术要点,以及单双脚替换跳跃时的动作要求。
四、带领学生到达“青蛙跳荷叶”活动场地,为其介绍游戏基本方法。
五、放松活动。
【体能素质训练】
单数周:跳远。
双数周:50米折返跑。
 


 
附    录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评分表
表1-1  男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2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正常 100 13.5~18.1 13.7~18.4
低体重 80 ≤13.4 ≤13.6
超重 18.2~20.3 18.5~20.4
肥胖 60 ≥20.4 ≥20.5
 
表1-2  女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2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正常 100 13.3~17.3 13.5~17.8
低体重 80 ≤13.2 ≤13.4
超重 17.4~19.2 17.9~20.2
肥胖 60 ≥19.3 ≥20.3
 
表1-3  男生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700 2000
95 1600 1900
90 1500 1800
良好 85 1400 1650
80 1300 1500
及格 78 1240 1430
76 1180 1360
74 1120 1290
72 1060 1220
70 1000 1150
68 940 1080
66 880 1010
64 820 940
62 760 870
60 700 800
不及格 50 660 750
40 620 700
30 580 650
20 540 600
10 500 550
 
表1-4  女生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400 1600
95 1300 1500
90 1200 1400
良好 85 1100 1300
80 1000 1200
及格 78 960 1150
76 920 1100
74 880 1050
72 840 1000
70 800 950
68 760 900
66 720 850
64 680 800
62 640 750
60 600 700
不及格 50 580 680
40 560 660
30 540 640
20 520 620
10 500 600
 
表1-5  男生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0.2 9.6
95 10.3 9.7
90 10.4 9.8
良好 85 10.5 9.9
80 10.6 10.0
及格 78 10.8 10.2
76 11.0 10.4
74 11.2 10.6
72 11.4 10.8
70 11.6 11.0
68 11.8 11.2
66 12.0 11.4
64 12.2 11.6
62 12.4 11.8
60 12.6 12.0
不及格 50 12.8 12.2
40 13.0 12.4
30 13.2 12.6
20 13.4 12.8
10 13.6 13.0
 
表1-6  女生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1.0 10.0
95 11.1 10.1
90 11.2 10.2
良好 85 11.5 10.5
80 11.8 10.8
及格 78 12.0 11.0
76 12.2 11.2
74 12.4 11.4
72 12.6 11.6
70 12.8 11.8
68 13.0 12.0
66 13.2 12.2
64 13.4 12.4
62 13.6 12.6
60 13.8 12.8
不及格 50 14.0 13.0
40 14.2 13.2
30 14.4 13.4
20 14.6 13.6
10 14.8 13.8
 

表1-7  男生坐位体前屈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6.1 16.2
95 14.6 14.7
90 13.0 13.2
良好 85 12.0 11.9
80 11.0 10.6
及格 78 9.9 9.5
76 8.8 8.4
74 7.7 7.3
72 6.6 6.2
70 5.5 5.1
68 4.4 4.0
66 3.3 2.9
64 2.2 1.8
62 1.1 0.7
60 0.0 -0.4
不及格 50 -0.8 -1.2
40 -1.6 -2.0
30 -2.4 -2.8
20 -3.2 -3.6
10 -4.0 -4.4
 
 
表1-8  女生坐位体前屈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8.6 18.9
95 17.3 17.6
90 16.0 16.3
良好 85 14.7 14.8
80 13.4 13.3
及格 78 12.3 12.2
76 11.2 11.1
74 10.1 10.0
72 9.0 8.9
70 7.9 7.8
68 6.8 6.7
66 5.7 5.6
64 4.6 4.5
62 3.5 3.4
60 2.4 2.3
不及格 50 1.6 1.5
40 0.8 0.7
30 0.0 -0.1
20 -0.8 -0.9
10 -1.6 -1.7
 
表1-9  男生一分钟跳绳单项评分表(单位:次)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09 117
95 104 112
90 99 107
良好 85 93 101
80 87 95
及格 78 80 88
76 73 81
74 66 74
72 59 67
70 52 60
68 45 53
66 38 46
64 31 39
62 24 32
60 17 25
不及格 50 14 22
40 11 19
30 8 16
20 5 13
10 2 10
1-10  女生一分钟跳绳单项评分表(单位:次)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17 127
95 110 120
90 103 113
良好 85 95 105
80 87 97
及格 78 80 90
76 73 83
74 66 76
72 59 69
70 52 62
68 45 55
66 38 48
64 31 41
62 24 34
60 17 27
不及格 50 14 24
40 11 21
30 8 18
20 5 15
10 2 12
表1-11  男生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38 240
95 134 233
90 130 226
良好 85 126 218
80 122 210
及格 78 120 206
76 118 202
74 116 198
72 114 194
70 112 190
68 110 186
66 108 182
64 106 178
62 104 174
60 102 170
不及格 50 98 165
40 94 160
30 90 155
20 86 150
10 82 145
表1-12  女生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优秀 100 128 200
95 125 194
90 122 188
良好 85 119 181
80 116 174
及格 78 114 171
76 112 168
74 110 165
72 108 162
70 106 159
68 104 156
66 102 153
64 100 150
62 98 147
60 96 144
不及格 50 93 139
40 90 134
30 87 129
20 84 124
10 81 119
 

. END.

客服QQ 返回顶部